宁海县是“中国模具之都”,模具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,但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宁海模具、文具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瓶颈,制约着宁海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“工、商、贸”为传统特色的高职院校,需要做大做强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、工业设计等制造类专业,以实现学校的专业结构从“以商为主”向“工商并重”的转型。
根据这两者的特点,宁海县县长褚银良介绍,2004年宁海县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始“县校合作”,依据学校提出“总部—基地”的办学构想,在宁海模具产业聚集区——中国(宁海)模具城,政校企共建占地150亩的宁海产学研基地。
借助“县校合作”,宁海模具企业有4000多员工接受了学校的培训,2万余人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、鉴定;而学校也有近3000名学生在宁海完成了学习任务。另外,学校与宁海模具城、宁波模具行业协会共建宁波模具网、宁波市数字图书馆“机电塑料模具”特色资源库等,累计服务企业1000多家。
宁海县努力从土地与基础设施、体制机制、办学经费、教学运行、项目支持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“以前学的课本知识过于理论化,现在是真的能切切实实地学到一些技术和知识。”学生小李说。将专业课程及技能转化成生产技术。上午老师刚授予学生理论知识,下午他们将课本带到车间,由车间师傅、工程师帮他们解决碰到的难题。在这里,学生们既是学生也是员工。
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研讨,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内容。他表示,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海县政府这种合作模式的探讨,是对传统意义上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化,丰富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,在我国具有前瞻性。
据了解,到2010年,中国有高职院校1113所,其数量已与普通本科院校旗鼓相当。而到2010年,我国地级区域为333个,县级区域则达2856个。
事实上,高职院校、地方(县)之间各有优势,也各有需求,而“县校合作”正是实现优势资源互补、满足各自需求的有效途径和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手段。
对高职院校来说,深入县域办学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撑,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。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主要设置在300多个地级区划,2800多个县级区划严重缺乏高教资源。因此,对县域来说,“县校合作”能够满足其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。
对此,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史秋衡认为,“县校合作”会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与县域经济“捆绑”发展的重要纽带。
哥伦比亚大学全职教授ThomasBailey在会上介绍了类似于县校合作的美国社区学院的概况、特点和工作原则,他表示此次到中国来交流学到了很多经验,并感受到了经济的活力。 |